我所制定“2016年度山西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”
发布时间:2016-02-16 15:06:23 点击浏览:次
立春已过,我省小麦将进入春季管理关键时期。针对近期降水较少,气温偏低,光照相对不足,小麦个体偏弱等不利因素,将春管措施前移,因地、因苗、因墒分类开展春季管理,通过中耕锄划、耙耱镇压和水肥措施等,实现旱地稳壮,水地促弱转壮苗情转化升级,确保全省小麦丰收。
一、墒情分析
小麦播种后,10~11月我省降雨较常年偏多,伏期降雨较少的临汾市,仅11月份降水量达58.3mm,较常年多46.0mm。据1月26日,山西综合试验站对尧都区旱地试验基地土壤监测表明,0~20cm土壤含水量13.56%,较去年同期高2.64%,墒情较为适宜。12月至今我省冬麦区几乎无有效降(雨)雪,12月至1月上旬温度偏高,1月中下旬出现持续低温,使旱地土壤冻土层达35cm以上。随着立春后气温回升,将使麦田冻土层消融,为早春管理措施前移提供了有利条件。但由于越冬以来雨雪较少,如果这种气候持续到2月下旬,麦田将失墒严重,早春出现旱情的几率加大。
二、苗情分析
本年度,我省小麦播种面积1014.3万亩。由于10~11月份降雨偏多,光照不足,冬前降温早,小麦进入越冬期较常年提前10天以上,冬前分蘖少。同时因1月份连续低温,小麦除心叶外,其余叶片全部干枯,干叶越冬。目前苗情呈现:群体足,个体弱,次生根少,一二三类苗比例为3.3:4.8:1.9。旱地小麦以壮苗为主,总茎数70~80万,主茎叶龄6叶至6叶1心,单株分蘖2.5~3.0个,部分早播麦田出现旺长。水地小麦,冬前群体60万左右,个体较弱,主茎叶龄4叶1心到6叶,单株分蘖0.5~2.5个,部分早播麦田出现旺长趋势。越冬后我省雨雪偏少,几乎无有效降水,并受雾霾等天气影响,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,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发展,将对小麦返青生长产生不利影响。
三、病虫害预测
据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调查,冬前我省麦田主要病虫害基数大多高于上年同期,其中麦蜘蛛平均尺行长有虫7.6头,比常年高24%;麦蚜虫田率30%左右,平均百茎蚜量11.5头,比上年高55.4%,比常年高2.7%;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有虫0.1头,比常年低85%;小麦白粉病平均病田率5%左右,病叶率2.5%,较常年增加180%;叶锈病平均病叶率1%,较常年减少26.5%;纹枯病平均病株率0.6%,较常年减少80.3%。
结合近年病虫发生态势,预计2016年我省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,其中小麦红蜘蛛在南部麦区中等发生,运城、晋城麦区旱垣、向阳坡地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500万亩;小麦穗蚜中等、局部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630万亩;小麦吸浆虫轻发生,发生面积50万亩;地下害虫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220万亩;白粉病中等,局部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420万亩;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78万亩;叶锈病中等发生,发生面积110万亩;小麦条锈病在运城南部麦区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20万亩。
四、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
根据我省冬小麦越冬期苗情和当前气候特点,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:管理措施前移,因地、因苗、因墒分类管理。旱地强化顶凌耙耱,镇压划锄,抗旱保墒,实现稳壮促长;水地应将耙耱中耕保墒与科学肥水管理相结合,促根增蘖、增加群体,提高成穗率,实现增穗数、稳粒数、保粒重,并做好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控,为今年冬小麦丰收搭好架子,奠定增产基础。
(一)各类麦田都要做好顶凌耙耱,镇压锄划
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、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。不仅可以控旺,更重要的是可以压碎坷垃,沉实土壤,弥封裂缝,减少土壤蒸发,促进深层土壤水分上移,起到提墒抗旱作用。同时镇压应与中耕划锄结合进行,一般应先压后锄,以达到上虚下实,提墒保墒增温的效果,促进冬小麦早发快长。
立春后,随着气温升高,土壤逐渐消融,进入顶凌耙耱的关键时期,此时进行麦田耙耱或中耕锄划,可形成虚土层,不仅可以保墒增温,促进麦苗稳健生长,还可去除枯叶、清除杂草,为后期管理争得主动。耙耱要轻重适度,既要耙平耱细,又不能伤根伤蘖;中耕划锄也要划细、划匀、划透,不留坷垃,不压麦苗,不漏杂草。
(二)旱地麦田做好抗旱保墒,稳壮促长
本年度,旱地多以壮苗为主,早春管理主要是做好顶凌耙耱、镇压锄划,抗旱保墒,实现稳壮促长。对晚播或复播弱苗田或底肥施用不足的脱肥麦田,除做好耙耱、中耕锄划保墒增温外,遇到降雨应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尿素5公斤,促进生长。
我省春季风大,沙尘暴严重,若地膜覆盖不严,就达不到保墒的目的。因此,地膜覆盖麦田,做好查膜护膜工作,一旦发现覆盖不严的地膜要立即压土护膜,并配合中耕锄划,减少膜间蒸发,去除杂草。
(三)水地麦田因墒因苗,科学确定浇水追肥时期
对未冬浇的麦田,尤其是玉米秸秆还田麦田,若耕层悬虚应在返青期前浇水,整地及播种质量较好的麦田可在起身前期浇水,塌实土壤;苗情较弱的麦田应配合浇水追施尿素5~7.5公斤,促进生长,苗情较好麦田可不追肥。同时在拔节期再次浇水,并追施尿素5公斤,以增加成穗数,促进小花发育,增加穗粒数。
对浇灌蒙头水或冬水的一类麦田,主要是做好拔节肥水管理。这类麦田一般越冬前亩总茎数已达到在60~80万,主茎叶龄5叶~5叶1心,单株分蘖2个以上,次生根5~6条。早春管理是适当控制春季无效分蘖,确保个体稳健生长,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,且灌水量应增加到每亩60方,并亩追施尿素10公斤,提高成穗率,稳定穗粒数。
对冬前已浇水的二类麦田,主要是做好起身期肥水管理。这类麦田一般亩总茎数40~60万,叶龄4叶1心~5叶,单株分蘖1~2个,次生根3~4条,应在起身期进行一次浇水,并亩施尿素5~7.5公斤,促小蘖赶大蘖,提高成穗数,将增加成穗数作为高产主攻目标。
对亩总茎数不足40万已浇冬水的三类麦田,强化返青期管理。这类麦田苗龄较小,主茎叶龄4叶以下,单株分蘖0~1个,次生根0~2条。早春管理应根据墒情,以促为主。做好返青期耙耱或中耕锄划,以提温保墒,促进早发,增加早春分蘖,构建合理群体,增加成穗数。
(四)密切注意天气变化,防预早春冻害
我省2月至4月上旬气温波动大,大幅降温多发,使得发生早春冻害的风险增加。因此,针对今年气候特点,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,遇到大幅降温,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。具体预防措施有,大幅降温之前灌水,增加近地层空气中水汽,调节地面层小气候,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;或是叶面撒施草木灰或熏烟等措施。
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,即便遭受早春冻害也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,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,就能获得一定的收成。因此,降温发生后应及时调查冻害发生的情况和程度,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。对仅少部分叶片受冻麦田可采取中耕锄划,提高地温,促进发育,一般对产量影响较小,甚至无影响;对叶片受冻严重,但墒情较好麦田可采取中耕锄划,配合喷施叶面肥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补救;墒情较差麦田,应采取浇水并亩追施5公斤尿素,促进叶片生长,增加干物质积累;对分蘖受冻死亡的麦田,应立即浇水并亩追施7.5尿素和2.5公斤二铵,以增加分蘖,使小蘖赶大蘖、提高成穗率,增加亩穗数,较少损失。
(五)做好化学除草,综合防治病虫害
由于冬前气温不稳,冬前化学防除杂草的面积较上年减少。因此,应抓住返青期到起身期这一化除时期,对麦田进行一次彻底化学除草,以减少争肥争水争光。其中,以播娘蒿、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,可用75%巨星干悬浮剂、10%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或72%2,4-D丁酯乳油;节节麦可用3%世玛油悬浮剂或3.6%阔世玛水分散剂;野燕麦可用6.9%骠马乳剂。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,以免发生药害。使用时期应在返青期至起身期前,日平均气温5℃以上的晴天进行,拔节后禁止化除,只能进行人工拔除。
春季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,按照分期治理、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的原则综合防治。小麦白粉病、锈病,可每亩用20%粉锈宁乳剂50克,或15%可湿性粉剂75克,对水60-70公斤,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。也可用20%裕丰悬浮剂2000-2500倍液喷雾防治;小麦全蚀病,可每亩用20%粉锈宁乳油100克,或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,对水50-80公斤,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;防治麦蚜,可每亩用50%辟蚜雾可湿性粉剂6克,对水50-60公斤喷雾;防治麦蜘蛛,可每亩用40%氧化乐果25毫升,或20%三氯杀螨醇每亩50毫升,对水30-40公斤喷雾防治,可兼治灰飞虱,预防丛矮病。小麦吸浆虫防治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两个关键环节,4月中下旬组织吸浆虫普查,准确监测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,确定蛹化时间,在蛹化盛期(4月中下旬),每亩用辛硫磷乳油或甲基乙硫磷乳油加细土制成毒土或3%甲基乙硫磷颗粒剂2~2.5公斤拌细土20~25公斤,顺麦垄均匀撒施,然后适当浇水。成虫期(小麦抽穗扬花期),用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傍晚喷雾防治;或结合一喷三防进行综合防治。
(六)严禁麦田放牧
本年度,小麦播后虽降雨较多,但未冬浇的秸秆还田土壤仍悬松,若畜禽啃青,易导致连根拔起,而造成大幅减产;且水地麦苗个体弱,分蘖少,发生畜禽啃青,不利于培育壮苗,使成穗数减少而减产。因此,各级部门都应加大宣传力度,坚决杜绝麦田放牧和畜禽啃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