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| 新闻动态 | 所内新闻 | 正文
新闻动态
所内新闻
我所制定“2017年度山西省冬小麦播种及生产技术建议”
发布时间:2016-09-18     文章来源:    浏览:
我所制定“2017年度山西省冬小麦播种及生产技术建议”
发布时间:2016-09-18 10:30:52 点击浏览:次

2017年度山西省冬小麦播种及生产技术建议

一、2016年度小麦生产情况
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调查,2016年度我省冬小麦播种面积1009.4万亩,比上年度减少0.27%;总产27.3亿kg,比上年度增产0.8%;单产271.0kg,比上年增加3.0kg,增长1.1%。主要是配套技术措施有效落实、病虫害防控及时,气候条件总体有利,灌浆时间长,千粒重增加。
二、2017年度小麦生产形势分析
根据全国小麦生产走势、售价、农资和劳动力投入等,结合我省当前实际,分析小麦生产存在的利弊,并制定小麦播种技术建议,指导生产。
(一)积极因素
1、惠农政策确保种植面积稳定。2016年在确保国家原有惠农政策基础上,我省还增加小麦地膜覆盖和探墒沟播补贴等,这对确保我省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十分有利。
2、小麦价格持续稳定。近期国内小麦价格稳中略涨,国内临储成交率上升。目前我省小麦售价2.33元/kg,较去年同期涨0.05元/kg。同时国家对玉米实行市场定价、价补分离政策,价格持续低迷,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种麦积极性。
3、新型农机具助推新技术推广应用。2016年中央下达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3.45亿元,将促进农机更新换代和新型农机推广应用,对提高秸秆还田整地质量,缩短播期,加快机械化无垄匀播、探墒沟播等技术推广十分有利。
(二)不利因素
1、近期降雨偏少,旱情显现。7月份,全省平均降雨200.6mm,较常年偏多95.5mm。8月份全省降雨偏少,分布不均,尤其是南部麦区降雨持续偏少。据9月13日多点测定,尧都区旱地0~20cm、20~40cm、40~60cm、60~80cm、80~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7.37%、11.01%、10.96%、12.17%、10.80%,较去年同期低0.12~1.99%;0~40cm达中重度旱情,近期若无透雨,将影响冬小麦播种。
2、种植效益仍然偏低。成本高、效益低是我国小麦生产最突出的障碍性问题。2016年小麦亩生产成本671.1元,比上年增加74元。耕作、灌溉和人工成本增加,使小麦种植效益偏低,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。
3、对播种环节重视不够。“七分种”是高产稳产的关键,但常被农民忽视。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有:整地质量差,播深不一,种子不精选不拌种,播后镇压不到位翘墟等,这将影响培育壮苗和后期管理。
4、农机具及农机手操作良莠不齐,影响播种质量。小麦播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。要种好麦,“七分在农机(机械和农机手), 三分在农户”。生产中部分农机具动力小、老化、运行不稳,加之部分农机手技能素质差或单纯追求经济利益,造成整地播种质量差,出苗不齐,缺苗断垄等。
三、抗旱保苗保麦技术
针对近期降水偏少,墒情差的现状,本年度小麦生产应立足抗旱,将稳定播种面积,提高播种质量,抗旱保苗,一播全苗,作为工作重点和确保稳产丰产的关键。
(一)抗旱播种技术
1、耙耱保墒。近期,有效降雨后,应及时耙耱保墒,减少蒸发,为整地播种出苗创造条件。同时播种前不再耕翻,防止水分散失。
2、以肥济墒。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,配合增施磷钾肥,适当减少氮肥用量,促进根系发育,增强小麦抗旱能力。
3、种植抗旱品种。发挥品种节水抗旱稳产高产特性。旱地可种植临丰3号、运旱20410、晋麦79号、晋麦92号等。
4、探墒沟播。我省推广的探墒沟播技术,可实现耠干种湿,确保出苗。各地应做好农机具选择和农机手培训,用好该项技术,确保播种出苗。
5、合理用墒。针对干旱,根据墒情确定播期播量。播期内,墒情好,可降低播量,抢时早播;墒情差时,适播期内可增加播量播种,即“时到不等墒”,寄种待墒出苗。
6、覆盖保墒。地膜覆盖麦田,可趁墒先覆膜后播种,保墒保苗;秸秆覆盖麦田,应减少秸秆扰动,更好发挥保墒作用。
7、造墒播种。适播期已过,依然干旱,应造墒播种。可利用小水源采取“小白龙”、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技术,造墒播种。
(二)节水抗旱保墒田间管理
1、播种后镇压提墒保墒。无灌溉条件且播种时墒情差的麦田,播后重镇压或顺行踩踏,提墒保墒,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,促进出苗和麦根下扎,提高出苗率和抗旱能力。有灌溉条件,但播种时墒情差或出苗差的麦田,及时浇蒙头水,确保苗全苗齐。
2、冬春镇压耙耱提墒保墒。冬前和顶凌期,及时中耕耙耱保墒,减少蒸发,促进分蘖;表墒差的麦田,可先镇压后耙耱,即先提墒后保墒。
3、多措并举,促弱转壮。针对干旱造成的出苗不齐,苗情弱,分蘖少、群体小麦田。应因地、因苗、因墒和因气候,尽早采取相应措施,促进苗情转化升级。旱地小麦可趁雨(雪)追施速效氮肥,弥补底施氮肥不足,促个体,增群体。水地和扩浇地可改大水漫灌为“小白龙”、微喷灌、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,节水灌溉,增加灌溉面积,浇水后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耙耱保墒。
四、2017年度小麦播种及生产技术建议
(一)规范化播种技术
“七分种,三分管”是通过规范化播种技术,培育壮苗,为高产稳产和麦田管理奠定基础。规范化播种应达到秸秆还田“细、碎、匀”;整地上虚下实,无明暗坷垃;播后土壤塌实,出苗快,苗齐、苗全、苗匀。
1、深翻、深松蓄墒。旱地休闲田应在8月上中旬深耕翻或深松一次,增加土壤贮水量,促根下扎,提高水分利用效率。连续旋耕田块,应每隔2~3年深松一次,打破犁底层,促根下扎,提高肥水利用效率,抗倒伏。
2、精细整地。提高整地质量可增强耕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,使水、肥、气、热协调,符合小麦播种高产要求。整地要以打破犁底层,增加土壤通透性为基础,与耙耱镇压相结合,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,减少能源消耗,合理耕作,提高整地质量。
旱地休闲麦田,采取旋耕整地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,拖拉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~5km/小时,旋耕深度12~15cm,播深3~4cm,表墒差可增加播深1~2cm,播后镇压,并及时耙平旋耕留下的土垄,确保苗齐。
复播麦田,应在夏作物收获后及时秸秆粉碎还田,然后深旋15~20cm,再浅旋12~15cm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。秸秆还田整地应达到细、碎、匀。即秸秆长度≤5cm,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,耕层土壤虚实相宜,种子与土壤接触,确保出苗,避免吊根弱苗。
3、播前播后镇压。播前镇压可避免耕层土壤悬虚,造成深播弱苗;播后镇压可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,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,增强抗旱能力;播后镇压一般随播随压,若湿度过大,可推迟镇压,以防板结,影响出苗。
4、平衡施肥,用养结合。根据土壤肥力、目标产量和用养结合的原则,平衡施肥,达到不脱肥,不旺长,高产高效。秸秆还田地块底肥应重氮稳磷少钾;正茬地块应稳氮增磷钾;旱地麦田应稳氮钾增磷。
亩产≥600kg的田块,亩施纯N17~18kg、P2O5 9~10kg、K2O5~6kg;亩产500~600kg田块,亩施N 16~17kg、P2O5 8~9kg、K2O 4~5kg;亩产400~500kg田块,亩施N 14~16kg、P2O5 6~7kg、K2O 4~5kg。氮肥采取70%底施+30%拔节期追施。旱地休闲田亩施纯N10~12kg、P2O5 7~9kg,K2O 4~5kg,复播田,应增加纯N2kg。在施化肥基础上,提倡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~2000kg或精制有机肥150~200kg,培肥地力,促进秸秆腐熟。
5、选用优种,合理布局。根据区域生态气候特点,运城、临汾和晋城选择种植中早熟品种,晋中、长治选择种植中晚熟品种。根据土壤地力选择高产或稳产品种,合理布局,切忌盲目求新。
南部水地种植:晋麦84号、临Y7287、尧麦16、舜麦1718、晋麦96号、济麦22、良星99、鑫麦296等。
南部旱地种植:临丰3号、运旱20410、运旱618、晋麦92号、晋麦97号、长8744、运旱102。
中部水地种植:长4738、长麦6135、京9428、中麦175等。
中部旱地种植:长6878、长6359、太10604等。
6、播前种子或土壤处理。种子包衣或拌种是预防地下害虫、土传、种传及苗期病虫害,确保全苗的最有效方法,应杜绝“白籽”下种。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重发、常发田块,应将种子和土壤处理相结合。
土壤处理:地下害虫较重田块,每亩用40%辛硫磷乳油,或40%甲基异柳磷乳油250 mL,对水1~2kg,拌细砂土25 kg制成毒土,或用3%辛硫磷颗粒剂2.5~3 kg,拌细砂土15~20kg,整地前撒入地表旋耕入土。土传病害重发田块,每亩用70%五氯硝基苯,或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~3kg,拌细砂土20~30kg,整地前均匀撒入地表旋耕入土。
播前拌种:防地下害虫,每50kg种子用40%辛硫磷乳油100g,或50%二嗪磷乳油50~100g,对水3~4kg拌种。预防全蚀病、腥黑穗病、白粉病、锈病等病害,每50kg种子用25g/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mL,或2%戊唑醇湿拌种剂50~100g,对水2.5~5kg拌种。病、虫混发地块,可按50kg种子用50%辛硫磷乳油50mL,或40%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,加20%三唑酮乳油50mL,或2%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,加水3kg边喷边拌,拌后堆闷3~4h,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。
7、适期适量适墒匀播。
适期播种。旱地和冬性品种适播期平均气温为16~18℃;半冬性品种为14~16℃。推荐适播期:南部高山冷凉区和中部晚熟麦区旱地9月22日~9月27日;南部旱地9月28日~10月4日;地膜覆盖小麦10月1日-10月7日。南部水地适播期为10月5日~10月10日,中部晚熟水地适播期为10月1日~10月5日。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,冬性品种适当早播。
适量播种。我省主推品种以多穗型为主,单株成穗数2.0~2.5个即可获得高产。适播期内,旱地小麦播量7.5~10.0kg;地膜覆盖小麦播量7.0~8.0kg;水地小麦条播10.0~12.5kg,撒播15~17.5kg。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,减少或增加播量0.5kg。同时,地力水平高,可适当减少播量,地力水平低,可适当增加播量;整地和墒情差,可适当增加播量。
适墒播种。耕层0~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70%左右是最适宜播种墒情。若0~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%时,水浇地应播前浇串茬水,或播后浇蒙头水;旱地可增加播深和重镇压。
8、查苗补苗。播种后10~15d应查苗,麦行内≥10cm无苗,应补种。补种应品种相同,最好浸种露白后播种,并适当增加播量。表墒差时,应先开沟撒种,顺沟浇水,水下渗后覆土,最后踩踏,促进出苗。
(二)做好田间管理,确保高产稳产
在规范化播种,确保全苗基础上,落实好节水抗旱保墒田间管理技术措施,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。
1、冬水前移。浇水是塌实耕层土壤最有效的方法。秸秆还田田块冬前灌水应前移至三叶期后开始,夜冻昼消前结束,塌实耕层土壤,促进分蘖和秸秆腐熟,培育壮苗,确保安全越冬。正茬田可在昼消夜冻时浇越冬水。浇水后适墒时,中耕耙耱保墒,弥合裂缝,提高水分利用率。
2、化学除草。麦田化除可在秋季或早春进行。秋季化除效果好,安全,应大力提倡。秋季化除应在小麦3~5叶期,杂草2~4叶,日均气温5℃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,遇到大风或大幅降温应停止化除。秋季未化除或化除不彻底的田块可在春季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前,日均气温稳定在5℃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。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群的田块亩用10%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g;野燕麦、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田块亩用6.9%精恶唑禾草灵(骠马)水乳剂60~70mL;节节麦发生田块应在秋季用3%甲基二磺隆(世玛)乳油30mL,对水30kg喷雾防除。阔叶与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,可分次防除或选用复配剂防除。
3、地膜小麦冬春护膜。地膜覆盖麦田冬春应做好查膜护膜,以更好发挥地膜覆盖保墒增温效果。
4、早春镇压耙耱,提墒保墒。所有麦田在顶凌期都应浅耙或轻耱,去除枯叶,弥合裂缝,保墒提温;旱地表墒较差的田块,返青期应先镇压后耙耱,提墒保墒,促进返青。
5、春季适时灌水。未冬浇麦田,应在返青期浇水,亩灌水量40~50 m3;亩总茎数低于80万的田块,并追施尿素5~7.5kg;亩总茎数高于80万的田块不追肥。
已冬浇的壮苗田,春季浇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,并追施尿素5~7.5kg;弱苗田应在拔节前期浇水,并追施尿素7.5~10kg;灌水量由50m3/亩增加到60m3/亩,抵御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,增穗、稳粒、保粒重。
6、预防冻(冷)害。我省冬春冻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,尤其以4月上中旬的晚霜冻(冷)害危害最大,一旦气温降至5℃以下,就可能造成幼穗受冻死亡或秃尖、缺位穗等,导致减产。因此,南部麦区在4月1-5日,中部麦区在4月5-10日增量浇拔节水,预防晚霜冻(冷)害;未浇水麦田一旦发生低温冻(冷)害,应及时浇水,并亩追施尿素5kg,促进小蘖成穗;无浇水条件的麦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低温来临前或发生后喷施叶面肥、生长调节剂如天达-2116(壮苗灵)、芸苔素内酯等,或采取熏烟预防和减轻低温冻(冷)害的损失。
7、做好病虫害防治和后期“一喷三防”。春季是病虫危害盛期,麦田管理应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。
麦红蜘蛛:高温干旱有利于红蜘蛛发生。当单行每米有虫600头或单株有虫6头,叶片有白斑时,达到防治指标,在上午日出后至10时前或下午16时至日落的无风天气进行防治。亩用20%哒螨灵乳油20~40mL,或20%三氯杀螨醇乳油20~30mL或1.8%阿维菌素乳油10~20mL,对水40kg喷雾。
麦蚜:我省小麦后期主要害虫,也是防治重点。小麦抽穗前,百株蚜量达200头时,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~40g,或3%啶虫脒乳油40~50m;开花灌浆期,百株蚜量达500头时,亩用40%氧化乐果乳油80~120mL,或2.5%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~20mL,对水40kg喷雾。
吸浆虫:坚持“主攻蛹期,成虫期扫残”的策略。蛹期每样方(10cm×10cm×20cm)5头时,撒毒土防治,亩用50%辛硫磷乳油200~250mL加水适量,拌细沙制成毒土,或3%甲基乙硫磷颗粒剂2~2.5kg拌细土20~25kg撒施于麦垄间,然后中耕浇水,提高防效。同时成虫期(抽穗至开花期)用50%辛硫磷乳油,或菊酯类杀虫剂1000~1500倍液40kg于傍晚喷雾。
白粉病:高温高湿天气,有利于白粉病发生。孕穗至抽穗期,零星发生时,亩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~100g+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~60 g,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~30g,对水30kg喷雾,兼治锈病等。灌浆期,发生较重时,亩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~120g,或6%戊唑醇微乳剂200mL,对水40kg喷雾。
锈病:坚持“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”的原则,带药巡查,发现中心病株,立即喷药防治。亩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~40g,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~30g,对水40kg喷雾,间隔8~10d连喷2~3次。开花期,发病较重时,亩用25%戊唑醇水乳剂50~60mL,或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-80g+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,对水40kg喷雾。
赤霉病:近年来,赤霉病在我省零星发生,应密切关注,及时预防。坚持“预防为主、主动出击”的策略。抽穗至灌浆期,遇到阴雨连绵,潮湿闷热天气时,应注意预防。开花初期,零星发病是防治适期。每亩可用50%多•福•硫可湿性粉剂100~150g,或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,对水40kg喷雾,间隔7~10d再喷1次。
一喷三防:是将防虫治病的药剂与抗干热风的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混喷,可有效防虫、治病、防早衰,提高粒重。“一喷三防”从开花至灌浆后期,根据病虫害发生和天气变化,连喷2~3次。针对白粉病、锈病和蚜虫的“一喷三防”,亩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~100g,或12.5%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,与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~15g,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~15g,和磷酸二氢钾100~150g,对水40kg喷雾;防治吸浆虫,亩用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~30 mL,或48%毒死蜱乳油40 mL,对水40kg喷雾;防治麦蜘蛛,亩用1.8%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,或20%甲氰菊酯乳油30 mL,对水40kg喷雾。叶面肥可用15~20%的草木灰浸出溶液,或0.2%尿素+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,或市售叶面肥,如“活力久久”等。
8、适时(期)收获晾晒。小麦蜡熟末期是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,应及时收获晾晒,含水量低于13.0%时,精选入库。


 

山西农业大学(山西省农业科学院)小麦研究所

地址: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北大街635号 

电话:0357-288265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邮编:041000